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9日讯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5月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简况。简况显示,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其中,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进一步巩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

在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PM10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0%;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全部城市数的46.6%。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168个重点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依次是安阳、邢台、石家庄、邯郸、临汾、唐山、太原、淄博、焦作、晋城、保定、济南、聊城、新乡、鹤壁、临沂、洛阳、枣庄、咸阳和郑州,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20个城市依次是拉萨、海口、舟山、厦门、黄山、福州、丽水、贵阳、深圳、台州、雅安、惠州、遂宁、珠海、昆明、张家口、南宁、温州、内江和广安。

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3.1%;PM2.5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北京优良天数比例为65.8%;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5%。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6.5%;PM2.5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汾渭平原1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1.7%;PM2.5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9%。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简况显示,在194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监测的1610个水质断面中,西北诸河、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和长江流域水质为优,珠江流域水质良好,黄河、松花江、淮河、辽河和海河流域为轻度污染。开展水质监测和营养状态监测的重要湖泊(水库)中,太湖和巢湖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滇池为轻度污染、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总磷。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902个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断面(点位)中,有830个全年均达标,占92.0%。

在海洋生态方面,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水质级别为一般,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优良(一、二类)水质海域面积比例为76.6%,同比上升5.3个百分点;劣四类为11.7%,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监测的190个主要入海河流水质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占19.5%,Ⅲ类占34.7%,Ⅳ类占32.6%,Ⅴ类占8.9%,劣Ⅴ类占4.2%。

简况还显示,全国生态质量优和良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4.7%,一般占22.7%,较差和差占32.6%。全国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影响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其中镉为首要污染物。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2.96%,森林蓄积量175.6亿立方米。全国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是全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屏障。全国共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超过1.18万个,保护面积覆盖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0%、管辖海域面积的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