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不仅是在实验室中的科学,更是扎根土地上的科学。

日前,粤港澳大湾区(海珠湿地)植被科考修复大赛启动仪式在海珠湿地举办。出于收集动植物数据、为生态恢复状况提供监测依据的需要,海珠湿地在建成八周年之际,启动“公民科学家”项目,让更多人通过自然观察,了解自然、爱上自然,并一起加入到保护自然的行动中来。

作为“全民科学家”项目的一次大胆尝试,海珠湿地、中山大学与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会联袂发起粤港澳大湾区(海珠湿地)植被生态科考修复大赛,云集粤港澳三地知名院校的专家队伍和研究学者,广泛号召社会植物科学爱好者,将竞赛与植被科研项目相结合,提供给民众一个了解植被、参与科考项目的平台。

大赛旨在将竞赛与植被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社会公共对植被学科的理解,以严谨的科学指导湿地生态修复建设,充分挖掘和展示岭南垛基果林湿地魅力,恢复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野性”,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湿地生态建设事业。

从土地商业开发价值超过万亿的丢荒果园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示范引领力的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城央湿地,八年来,海珠湿地凭借良好的生态修复成效和服务功能,国内外影响力及全球知名度不断提升。2017年牵头成立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并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2019年荣获首届生态中国湿地保护示范奖,成为全国首个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会员单位的国家湿地公园;2020年初代表中国角逐迪拜国际可持续发展最佳范例奖。国庆之后,将迎来IUCN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简称绿色名录)专家评审团,力争通过绿色名录高标准的指导建设,推动海珠湿地建立更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傅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