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网规划是公路建设科学管理决策系统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公路建设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环境协调的重要手段。截至2020年年底,安徽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904公里,基本形成横贯东西、直通南北的高速公路网络,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基于高速公路网在县域覆盖、周边省份联通、主通道服务功能等方面尚有待完善的现状,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围绕交通强国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等战略部署要求,编制了《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20-2035)》,提出规划新增高速公路31段、远景规划高速公路4段,里程总计2220公里。

规划修编的同时,规划环评工作同步启动,利用“三线一单”成果统筹通道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避让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通过规划环评,将环境管控要求落实到具体空间,延长环境准入制度链条,实现了“三线一单”在高速公路网规划环评中落地应用。

利用“三线一单”成果,优化规划高速路网布局

安徽初始规划路网中约91.24公里位于全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约占规划高速总里程的4.14%;385.03公里位于优先保护单元内,约占规划高速总里程的17.47%。

在“优先避让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单元”的原则下,规划编制单位对规划总体路线进行调整。通过优化规划路线走向、调整部分路段起终点后规划路网中约80.69公里位于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约占规划高速总里程的3.63%;371.26公里位于优先保护单元,约占规划高速总里程的16.69%。

其中,重点关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重要敏感区域。初始规划路网涉及自然保护区5处,路网长度13.1公里,优化后规划路网涉及自然保护区两处,路网长度6.41公里;初始规划路网涉及森林公园4处,路网长度6.69公里,优化后规划路网涉及森林公园两处,路网长度4.82公里;初始规划路网涉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5处,路网长度2.02公里,优化后规划路网涉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处,路网长度0.36公里;初始规划路网涉及风景名胜区3处,路网长度14.58公里,优化后规划路网涉及风景名胜区两处,路网长度12.18公里。

结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调整规划单条高速局部路段

安徽在梳理初始规划路网中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优先保护单元路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区内涉及生态环境敏感区情况,结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及所涉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管理规定,对局部规划路段进行优化。

规划南京—宣城高速二通道涉及马鞍山市优先保护单元,经进一步核查,初始规划路线涉及安徽当涂石臼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与实验区,对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管理规定,需优化路线方案。规划路线调整后,避绕了自然保护区,最终规划路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

规划铜陵—商城高速铜陵支线涉及铜陵市优先保护单元,经进一步核查,初始规划路线涉及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对照《自然保护区条例》管理规定,需优化路线方案。受重要跨江通道选址位置限制,无法完全避绕自然保护区,路线优化过程中对缓冲区和核心区进行避绕,最终规划路线仅涉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基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提出规划路网环保对策措施

对于高速公路网规划中有部分路段受规划起终点、管控单元空间分布限制,无法通过优化完全避绕“优先保护单元”的情况,在规划环评中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环境保护对策。

例如,规划旌德—绩溪高速选线结合“三线一单”成果应用,优化路线避绕徽水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但由于保护区涵盖徽水河干流及多条支流,无法避免穿越实验区。规划环评依据“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规定,提出“编制建设项目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专题论证报告,并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保护区水体采取‘一跨而过、无水中桥墩’的桥梁跨越或隧道地下形式穿越;禁止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新建排污口;开展施工期水生态监测”等环境保护措施。

充分发挥“三线一单”在空间布局优化中的源头预防作用

高速公路工程规模大,建设工期长,规划和建设须严格落实各项环保制度和措施。在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交通、林业、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联动,综合利用“三线一单”成果指导高速公路网规划编制,实现了统筹通道资源,最大限度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把多维度的环境管控要求落实到具体空间,同时向决策源头延长环境准入管理。

2020年以来,安徽省在每一次规划环评审查过程中,均特邀一名“三线一单”相关专家参与,充分发挥“三线一单”在空间布局优化中的源头预防作用。随着下一步“三线一单”更新调整机制的建立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可依据最新的政策要求和区域环境现状对工程建设、运营提出环境管理要求,更好地指导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评,促进高水平保护,保障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