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1%”的思路符合效率优先和产业安全原则。若能集中精力突破1%的关键节点,才算真正争取到与他国博弈制衡的筹码。至于这1%的选取,可以从市场需求、优势禀赋和现有基础等角度考量。

近来,全球芯片短缺以及国内芯片领域“卡脖子”问题备受关注。为确保产业正常运转,加强芯片攻关,可从产业链关键位置入手,集中突破,而非均衡发力。毕竟有些时候,攻克有效的1%可能就是抓住了100%。

芯片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性,使得在关键节点锻造“独门绝技”能够对产业链起到一定掣肘作用。不久前,日本某龙头厂商因半导体材料光刻胶产能不足,或导致我国多家晶圆厂光刻胶供应紧张的消息,引发资本市场上国产光刻胶概念股纷纷看涨。其实,就全产业链而言,光刻胶不过是晶圆制造的光刻环节中一道工序需使用的材料,其市场规模占比甚至不足1%,但正是这样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材料,能对光刻的精密程度乃至整条芯片生产线产生显著影响。在芯片制造环节,类似光刻胶这样的材料还有光罩、溅射靶材等10多种。而这仅仅是在制造环节,在芯片架构、设计、封装等其他环节中,类似的关键节点也有很多。

“攻克1%”的思路符合效率优先和产业安全原则。即便当前逆全球化势力有所抬头,芯片产业依旧是靠国际分工协作才能良性运转的行业。根据有关报告,在芯片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平均有来自25个国家的企业参与直接供应链,23个国家的企业参与支撑工作。产业融合之紧密、之深入,几乎达到谁也离不开谁的程度。

形成这样的格局,一个重要原因是芯片产业极其复杂,涉及的流程工序繁琐,仅芯片制造过程所需工序就有上千道。就拿芯片制造设备光刻机来说,生产一台5nm光刻机所需零部件超过10万个,其中90%以上是面向全球采购,仅组装就要花费一年。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个国家能将芯片产业完全垄断,参与其中的各国资源禀赋、技术演进历史沿革等各不相同,扮演的角色地位也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产业发展和市场规律决定的,同时也符合效率优先对资源配置的要求。

应当看到,产业安全至少包含三方面内涵,即竞争力、独立性与话语权。假设产业链全而不强,即便有一定独立性,也可能竞争力不强,更谈不上有多大的话语权。目前在世界芯片版图中,若能集中精力突破1%的关键节点,才算真正争取到与他国博弈制衡的筹码,才有机会在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方面拥有一定话语权。

至于这1%的选取,可以从市场需求、优势禀赋和现有基础等角度考量。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芯片市场,这是我国发展芯片产业的显著优势。越接近市场,对芯片应用的需求就越清晰。另外,我国在芯片设计、封测等诸多环节已有不小进展,在产业分工变革过程中,存在突破的机会。

当然,“攻克1%”绝不代表我国应在关键节点以外毫无作为,而是指要在产业链建设布局中精准定位、有的放矢,有明确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通过1%的优势环节赢得全球芯片版图中一个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