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研发腺病毒载体的新冠疫苗,康希诺生物(06185.HK)一度股价高昂,成为“新冠疫苗第一股”。然而,由于尚未有一款产品实现商业化,康希诺生物还没有实现盈利,亏损幅度逐年走高。长江商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近五年康希诺生物累计亏损已经超过8亿。数据显示,2016-2019年,康希诺分别亏损4990万元、6450万元、1.38亿元、1.57亿元。

2月17日,康希诺生物发布盈警:预计2020年净亏损人民币4亿元到4.3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55.1%到174.3%;报告期内,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推进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研发进展,研发费用大幅上升。2020年,康希诺生物预计研发费用为4.4亿-4.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88亿元至3.18亿元,同比增加189.96%-209.73%。公司在半年报中称,未来一段时间内,预期存在累积未弥补亏损并将持续亏损。目前,公司推进了一系列创新疫苗的研发,核心疫苗产品有望年内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有望提升业绩。

首只“A+H”疫苗股持续投入研发

资料显示,康希诺生物成立于2009年,由跨国制药企业高管及科学家回国创立,是一家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符合中国及国际标准疫苗产品的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去年7月15日,据证监会发布,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06185.HK)获得科创板上市注册批文,正式进入发行阶段。8月13日,正式登入科创板,成为首只“A+H”疫苗股。康希诺旨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符合中国和国际标准的高质量疫苗,研发管线中的现有核心产品均为该领域内创新品种或优质品种,其定位均为国内中高端市场。按销售收入计,疫苗市场总规模由2014年的233亿元人民币增至2019年的42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2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9%。正是基于对新冠疫苗前景的看好,率先在港股市场上市的康希诺生物受到投资者追捧,上市一年多,涨幅最高超过10倍;康希诺回A后,依然热度不减,公司在科创板上市首日涨幅达到87.45%,最新收盘总市值仍高达1242亿元。不过,根据公司招股书显示,康希诺成立11年,由于疫苗产品尚未实现商业化销售,公司产品尚未实现销售收入,康希诺在报告期还未实现盈利且有亏损。但康希诺仍将持续投入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在产能建设方面,康希诺生物也一直在积极布局,除了在推进其自有厂房的建设,还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保障新冠疫苗的产能及后续供应。去年8月,公司与上海医药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将开展疫苗产品全方位合作,以提高疫苗产业链的供应保障能力;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疫苗产品存储、配送以及供应链服务合作。天风证券分析师分析,在监管强化、国产大品种驱动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疫苗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优质企业的优势、稀缺性将进一步体现。

业绩累亏积极研发新品上市

由于尚未实现商业化销售,康希诺生物一直没有实现盈利,亏损幅度逐年攀升。数据显示,2016-2019年,康希诺分别亏损4990万元、6450万元、1.38亿元、1.57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康希诺归母净亏损扩大至1.76亿,同比增长88.17%,而营业总收入仅有567亿元。根据其2月17日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人民币4亿元到人民币4.3亿元,相比上一年约人民币1.57亿元,增加155.1%到174.3%。与此同时,随着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康希诺生物的研发开支由2018年度的1.136亿元增加33.5%至2019年度的1.517亿元。2020年,康希诺生物预计研发费用为4.4亿-4.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88亿元至3.18亿元,同比增加189.96%-209.73%。康希诺自身也意识到盈利问题,积极研发新产品寻求上市。去年7月26日,康希诺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和辉瑞签署推广服务协议,其自主研发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曼海欣(MenhyciaTM)获批上市后,将由辉瑞公司负责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学术推广,合作期限最长为10年。作为有望首款实现商业化产品,曼海欣的上市销售让康希诺生物实现自我造血能力。2020年康希年诺生物推进了一系列创新疫苗的研发。目前,康希诺生物建立了覆盖13种传染病的16种疫苗的研发管线,涵盖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结核病、脑膜炎、百白破、带状疱疹等一系列疾病的预防。其中,曼海欣是最临近商业化的疫苗产品之一。不过,在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下,康希诺生物想要实现盈利,还需要推动更多产品的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