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6月22日讯(记者朱国旺郭文培)6月2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20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审结注册申请任务整体按时限完成率为94.48%,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特别审批等审评程序加快了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罕见病用药、儿童用药、重大传染病用药等上市速度,多款“首创”再现,填补了患者用药空白。

比如,新冠病毒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这是国内首个附条件批准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全球首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同样,新冠肺炎治疗药物“三药”品种,其获批上市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作为医学重点关注领域,抗肿瘤药物2020年也“硕果累累”,包括甲磺酸阿美替尼片、索凡替尼胶囊、注射用维布妥昔单抗等多款创新药不断上市。比如注射用贝林妥欧单抗,这是全球首个双特异性抗体(CD3和CD19靶点)药物,也是我国首个用于肿瘤适应症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适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于化疗失败的复发或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与标准化疗相比,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其获批上市为我国此类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手段。

又如罕见病药物。2020年药审中心完成了13个用于治疗罕见病的、临床急需的药品的技术审评,均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罕见病药品在3个月之内完成审评,其他临床急需药品在6个月之内完成审评,大大缩短了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在我国上市的时间差距。其中,注射用拉罗尼酶浓溶液,为国内首个用于罕见病黏多糖贮积症I型(MPSI,α-L-艾杜糖苷酶缺乏症)的酶替代治疗药物,属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品种。黏多糖贮积症I型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且国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遗传性罕见病,已列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其获批上市填补了我国此类患者的用药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