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卖出几万件商品,一次直播销售额上千万元……今年,直播带货仿佛一下子成为众多网商们发家致富的捷径,把自家的商品往网红们的直播间里一挂,就能坐拥不计其数的订单,令人眼馋。金华的唐先生也看中了这种模式,与杭州的仕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一年不低于20场的直播带货协议。结果是,三场直播一场比一场惨淡,订单更是一单都没成交。(12月9日《钱江晚报》)

三场直播一单没成交,甚至“就连最火爆的双十一期间,直播也没给我带来一单生意”,商人唐先生不干了,要求与仕佳公司解约,但“上船易下船难”,截至记者采访完,解约仍没成功。而实际上,这也是交易风险的显现,跟直播公司做生意,也是有风险的。

唐先生似乎是对直播业务的风险估计不足,否则,应该在协议中加上“带货不成功立马解约退款”的条款。而从报道的情况看,唐先生之所以也来凑直播带货这个热闹,是因为,网上传说的“一分钟卖出几万件商品,一次直播销售额上千万”的场景令他心动不已。估计,这种场景也不是没有,而唐先生恐怕错就错在,把某些极致的例子当成了一般情形。

实际上,被渲染为新型销售模式的直播带货,不过是广告宣传的形式变了,代言人由其他媒介转入网络直播间,可以直接和粉丝消费者互动;而其他要素比如商品质量、价格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终究不会变得太多,或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如果你的商品不行,主播再能忽悠,粉丝也不会买账。

纯粹出于支持主播而掏腰包的粉丝当然是有的,但一者,这种“纯情”的粉丝数量不会太多,二者,绝不是所有的主播都有这样的魅力。现在,想成为网络主播,门槛低到了可以没有门槛,这种情况下,还有人相信“直播带货一带就灵”,最后“一单都没成交”,其中的教训也是一种收益。

回到此事,唐先生所以选中这家直播服务公司,是因为相信了其宣称的“安排的带货主播在相应的直播平台上都有至少10万的粉丝,每场直播,观看人数也能有个两三万”。粉丝多,意味着成交的几率更大,可就怕,有些“巨额粉丝”是买来的“僵粉”,只有数字而没有人气。近来不断有媒体和网友揭露直播带货市场上的造假现象,说直播带货坑太多,八成带货主播不靠谱,其中很大一个“假”,就是粉丝数量造假。

当然,并不能因为有些带货主播不靠谱、某些商品连着几场直播一单都没成交,就完全否认直播带货这种新型销售模式,只是想提醒:商家借用直播带货销售产品,应抱有理性预期,一不可相信“直播带货一带就灵”,二不可轻信直播服务平台的某些宣传,不可轻信“粉丝就是生产力”。商品的魅力,说到底要靠商品本身的质地,靠满足市场需求、符合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取胜,而直播不过是将商家与消费者的距离缩短了。(马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