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朱洁琰)讯,11月8日,新股安旭生物(688075.SH)正式开启申购,申购代码为787075。安旭生物发行价格定为78.28元/股,此发行价对应融资规模为12亿元。

根据招股书,安旭生物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专注于POCT(即时检验)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拥有抗原抗体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原料技术平台,以及成熟的免疫层析及干式生化诊断技术平台,发展形成了覆盖毒品检测、传染病检测、慢性病检测、妊娠检测、肿瘤检测、心肌检测、生化检测、过敏原检测等八大领域的POCT试剂。

产品远销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墨西哥、泰国、印尼及波兰等多个国家,已成为国内少数几家在POCT国际市场能够与跨国巨头竞争的体外诊断产品供应商之一。

报告期内,安旭生物收入主要来源于自主研发生产的POCT试剂,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1.64亿元、2.1亿元、11.99亿元、4.94亿元,对应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340.93万元、5444.76万元、6.49亿元、2.02亿元。

自建POCT原料平台

POCT是IVD(体外诊断)的一个分支,指通过便携试剂和仪器在病人身旁进行的临床检测及床边检测,在采样现场即进行样本分析的诊断方法。其优点在于诊断时间更短,占用病人以及医护人员更少的检验时间,相较于传统的检验流程更为快速便捷,有助于降低医院医疗资源的占用率。

根据Kalorama Information研究预测,到2023年,全球自检和专业POCT市场规模将达到120.7亿美元和94亿美元。国内POCT市场规模预计到2024年有望达到290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大约达到20.9%。

谈到安旭生物的竞争优势,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布局核心原料的自供计划,建设生物原料平台,为公司POCT试剂提供了原料保障,形成了从上游核心原料到诊断试剂的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抗原和抗体是POCT试剂的核心原料,其性能影响着POCT试剂的关键性能指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POCT试剂性能的上限。在成本结构上,核心原料占据体外诊断原料75%以上的份额。

有业内人士曾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体外诊断试剂原料研发技术要求高、研发周期长,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核心原料几乎被跨国企业垄断,下游企业对进口原料依赖程度极高。

安旭生物的生物原料平台,目前已掌握基因工程重组抗原技术、合成抗原技术、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和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形成了包括合成抗原、重组抗原、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及其他生物材料(彩色乳胶微球、荧光微球等)共五大类产品,涵盖毒品检测、传染病检测、妊娠检测、肿瘤检测、心肌检测、肿瘤检测及慢性病检测等产品系列,实现近百种试剂产品所需抗原抗体原料的自供给,占公司生物原料需求的半数以上。

目前,义翘神州(301047.SZ)、百普赛斯(301080.SZ)两家IVD原料企业已经登陆创业板,诺唯赞(688105.SH)也即将在科创板上市。

临床数据被药监局点名造假

但提到安旭生物,其临床数据曾被药监局点名造假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今年1月1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2020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督抽查中真实性问题的公告(2021年 第11号)》,点名安旭生物存在临床试验造假行为。

公告透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11月,对在审的10个医疗器械注册申请项目开展了临床试验监督抽查,涉及27家临床试验机构。检查中发现,安旭生物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免疫层析法)(受理号:CSZ2000162)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展临床试验中,医疗机构留档的电子照片拍摄时间、地点与临床试验实际时间、地点不一致,临床试验数据无法溯源,存在真实性问题。

对此,安旭生物当时的回应是,这主要是医疗机构的问题,“公司委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临床试验,双方签了协议,这次抽查发现的问题,主要指向的是医疗机构,公司也是受害者。”

但具体的是非曲折,由于未能查询到公开信息,无法下定判断。

今年3月8号,杭州安旭生物的检测试剂盒被下发了不予注册批件通知。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试验的真实性问题曾是中国医药行业里长期存在的一大顽疾,2015年药审改革开始后,当年7月22日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启动当时国内史上最严大规模的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工作,随后超过千余个药物注册申请被申请方主动撤回,多个注册申请因临床试验真实性问题而被不予批准,多家药企因临床试验数据真实性问题遭处罚,这一事件深刻的影响了整个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进程,在业内被称为“722风暴”。

那么,为什么临床数据被药监局点名造假的公司还能上科创板?有业内人士表示,因为科创板的属性,证监会可能会征询一下药监局、卫健委等部门对于一些产品、技术、公司的意见。“但申报是企业权利,上市后日常监管是监管部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