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广田

春节假期,二十岁的女儿与同学去县城的电影院看了几场电影。我有些疑惑地问她:“去电影院干啥,网上不是啥电影都能看吗?”

女儿淡淡地回答:“这你就不懂啦!电影院氛围好,音效好,票都不好买,可热闹了。”听完女儿的话,我竟然很惊讶:县城电影院是不是又“火”了起来?

我小的时候,县城有两家电影院,生意非常红火。我12岁才第一次踏进电影院,影片是《高山下的花环》,印象非常深刻。因为那时看电影,都是在夜晚村子里的露天场地,一年也看不上几次。

为了能多看电影,晚上我们就到村头转悠,听到附近村有放电影的声音,赶紧跑过去观看,基本上是有尾无头。遇到精彩的电影,胶片要等另一个村子放映完,再送到这一个村子放映,常常要等到后半夜,那就非常熬人了。

后来我考入了县城的一所高中,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机会多起来。遇到好影片,学校会包专场组织同学们去集体观看,《少年犯》《妈妈再爱我一次》等电影就在其中。

1996年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工作,那时候电影已经很难吸引观众,每次村里放电影,看的人都寥寥无几。当然,县城的电影院也难逃出大环境蜕变的“寒潮”,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变得冷冷清清日渐萧条,只得靠拉拢一些商业演出,赚些场地租赁费养活工作人员。

之所以这样,我觉得应归咎于电视业的兴起和电影影片吸引力的下降,使热爱电影的人们逐渐退场。

进入新世纪,互联网络和智能手机,慢慢占据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娱乐空间。通过电脑、手机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很多家庭的电视机都变成了无用的摆设。这时候的县城电影院,靠商业演出也无法维持生存,不得不关门歇业,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电影院的工作人员虽然还在搞“送电影下乡”,也拢不住人,基本上是自演自看,甚是落寞。

女儿青睐县城电影院,我这才了解到,最近几年,县城有几家大型超市,开辟出场地搞起了小型电影院,各种最新的电影与全国同步放映,据说生意还不错。女儿去的就是这一类电影院。

或许,县城电影院要想恢复往日高光,还得想法子留住兴趣多元、敢于消费的年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