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静远/文

“互联网医疗将部分诊疗行为放到了互联网端,而互联网医保则是选择适合线上支付的部分,实现了线上诊疗用药的医保支付。互联网没有扩展医疗服务的范围,互联网医保也增加不了医保的附加值,但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快了流程,让大众更加方便了”,在2020年西普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健康保险与卫生经济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于保荣,深入剖析互联网医疗和互联网医保的“内核”时指出。

于保荣谈到,近年间,国内药品销售增速尽管逐渐放缓,但总体仍然处于增长态势,而相较于国外成熟市场,当前,国内药品零售主体市场仍在院内,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处方药在药店渠道销售占比尚且不足19%,而全国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销售占比始终过半。

在他看来,国内医疗卫生产业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从上而下是医院、基层卫生机构以及社会药店,“目前国内有48-49万家社会药店,在国内医疗卫生产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医疗服务行业产业改革不能忽视这部分机构的作用。”

而对于“三医联动”背景下医保支付问题,于保荣具体分析了国内现状指出,多数城市,医疗保险中住院统筹占医保基金约七至八成,在北京、厦门等少数城市,医保基金中七至八成用在了门诊上,而在社会药店多数地区只能使用个人医保账户支付。他设想未来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将来或能使用门诊统筹基金,在门诊就医后到药店取药。”

未来,随着社会医保门诊统筹制度的逐步建立,以及医改推进带来的药品经营利润压缩,都将很大程度地助推处方外流至院外药店。这个过程的实现,除去依托医保政策的支持力度外,也进一步考验着医疗机构及社会药店的功能及能力转换。“值得思考的是,社会药店、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做好大众健康的守门人、慢病的管理者”,于保荣提出。

近年间,互联网赋能医疗卫生应用领域,成为社会多方不断探索的方向,于保荣梳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历程谈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远程医疗”,至2015年国务院发文推进“互联网+”,互联网医院应运而生。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应用场景有很多,涵盖医疗健康信息查询、在线评估、疾病诊疗、网上预约、线上医疗支付,以及电子处方等,“但是,互联网、医疗健康、社会保险三个环节融合程度还有待提升。”

于保荣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为例,谈到了互联网医院+外配处方供应体系建立,“一端是医院端,实体医院打通互联网医院门诊,形成了处方池,而另一端是药店端,处方流出后,大家可以共享处方。”

在最后,于保荣提及到了“新医改从强调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开始”,在他看来,以这一目标为前提下,集中招标及带量采购、药品及高值耗材零差率、医保目录调增及基金监管,以及下一步要落实的DRGs按病种付费等一系列政策的合力结果,将促使城市公立医院的门诊药房业务逐渐转移至社会药店。他希望,未来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该进一步优化,如国际社会一样,城市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业务将逐渐转移至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从而使得各级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划分更加清晰,真正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一个能力足够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即强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