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4日讯 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仍在进行中,不少线下教育机构和学校还基本处于停摆状态,但学生的学习一刻也不能耽误。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全国各类学校和课外机构纷纷把课堂搬到了线上,将屏幕变成了黑板,“云开学”、“网课”等关键词频频登上热搜榜,在线教育成为疫情期间全国2亿多学生的“刚需”,既有效避免了师生感染病毒和疫情扩散,也基本达到了停课不停学的目的。

在线教育摁下快进键

据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教育学习App行业的日活量从平日的8700万上升至1.27亿,升幅达到46%,新增流量大多来自下沉市场,三、四、五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分别为29.2%、24.2%、15.5%,位列城际分布前三。

显然,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整个在线教育按下了快进键。

“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教育实验,直接把在线教育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系统稳定急需技术赋能

“我做错了什么?鼓起勇气开直播,上线了,掉线了,上线了,下课了,一不小心静音了。播了20分钟,40个学生给我点了4万个赞,打我幼儿园毕业再也没见过这么多小红花,也不知道他们听没听课?”一位老师说。

同一时间,很多直播平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位家长表示,在第一堂课开学典礼时,她所在直播间的人数很快超过了800。然而三四分钟后,直播突然无法显示,页面一直处在加载的状态,在线人数掉到了70,她只好暂时放弃尝试。

不少家长和学生表示,在线课程本身还是很好的,要是技术稳定就更好了。

为了保证授课与听讲的连贯性,在线教育对技术系统稳定性本就较高,但如此大规模、短时间的流量涌入还是史上首次。俞敏洪曾表示:“要是新东方把100多万学员直接搬到第三方系统上,它们的系统也根本承载不了。”

为紧急应对这些客户,在线教育机构纷纷想尽办法把系统扩容。但由于扩容速度过快,系统稳定性急剧下降,无法登陆、卡顿、宕机几乎成为了在线教育机构共同面对的难题。在微信、微博上,许多家长吐槽“系统崩了八百回”,老师也高呼“主播太难了”。

技术上准备不足,除了系统崩溃,听不清、看不清、平台太多等原因都成为重要槽点。这些技术体验问题也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确保网络正常运行是保障网上教学的基本前提。

现实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在线教育平台?

“从技术平台上看,大道至简,稳定实用是第一位的。”网易旗下通讯与视频云技术品牌网易云信有关负责人表示,“直接使用直播平台或常规通讯软件,很难满足线上教学场景的特殊要求。事实上,在线教育平台是一套复杂的软件系统,需要解决包括平台搭建、运行维护和定制开发等诸多技术难点。”

然而,教育机构自行搭建在线教学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金钱成本,疫情来临后迅速搭建的可行性相对较低。此外,用于线上教学场景的音视频技术在整个技术领域中都属于难度高、发展快的领域,对于专精于在线教育系统的研发来说,有一定技术壁垒。

实际上,在这背后的另一片战场上,技术服务厂商们也在坚守阵地。

网易云信针对疫情期间在线教育的特点提供了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包括皖新移动校园APP在内的多个平台。该方案以音视频技术能力为核心,辅以互动白板、直播点播功能等拓展能力,并对网络和终端实施更强的技术保障,进而解决网课的后顾之忧。

比如,针对可能出现的延迟、卡顿等问题,网易云信采用分段服务质量技术,带宽探测与拥塞控制的技术手段,提升网络流畅度。对丢包、延时、网络抖动等问题采取视频修复方法,保障在多学校同时进行直播课时,视频稳定与通话质量。此外,在网络层面,云信亿级架构能够有效应对高并发状态,维持平台稳定与高可用,轻松应对直播大课万人流量。

阿里云总共为钉钉扩容了10万台云服务器,如果没有这些机器支持,能够同时满足1000万人上课就不错了。

主要从事“在线教室”产品研发与运营的翼鸥教育,在疫情爆发初期,后台流量就开始暴增,在系统扩容近20倍后,却导致系统稳定性急剧下降,不得不再次实行限流。

攻克技术壁垒赢得更大发展机遇

在“停课不停学”阶段,在线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如何正视其暴露的各种问题,化“危”为“机”,为未来市场铺路?

一位在线教育机构负责人表示,在线教育平台要做好,取决于两个基础能力,一是优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服务能力,比拼的是教育内容和服务;二是优质教育的普惠能力,靠的是技术产品。

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数达到2.32亿,较2018年底增长3122万,占网民整体的72%;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99亿,较2018年底增长530万,占手机网民的23.6%。

这次疫情,对在线教育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线教育需求如此庞大,出现系统崩溃也正常。但这也提醒运营者们,任何一个真正具有长远目光的在线教育机构,在保证内容优质的同时,首先要解决的是稳定运行,在软件系统和网络之间做好衔接,以最大可能保障最基本的服务稳定。